行业新闻
银河国际:东北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5-02-18 14:39:45访问量: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十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三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东北振兴发展倾注巨大心血。曾深有感触地说:“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

  春节前夕,习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出殷切期望。新春伊始,到黑龙江出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吉林长春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强调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

  牢记嘱托,不负厚望。辽宁省GDP增速连续8个季度赶超全国,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公斤,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时隔五年重回全国中游……刚刚过去的2024年,东北“三省一区”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数据背后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推动持续振兴,未来东北“三省一区”又当如何发力?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梳理和采访。

  2025年开年,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周口钢铁、常熟龙腾剪切设备、竖井盾构机等重点产业,打造优质高端装备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图为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岗位上作业。中新社发 黄金昆摄

  走进位于辽宁省的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抚顺新钢铁”)炼钢厂,新建的5.7万平方米的厂房内,两座120吨转炉正在运转,偌大的车间内看不到工人,满眼是庞大的自动化设备。

  炼钢工人身在何处?他们正身处炼钢厂“大脑中枢”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电脑操控着炼钢的全流程。指挥中心内几十台电脑屏幕上,炼钢多道工序和多个关键节点数据一“幕”了然。

  再将目光移至抚顺新钢铁智检中心。一个个机械手正在进行螺纹钢的拉伸、弯曲、复插的物性检测。以往这些检测要人工一项一项地完成,现在所有的步骤都集中在一个工作圈里借助机械手准确、迅速完成。

  抚顺新钢铁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主任魏宏介绍,抚顺新钢铁智检中心“智”在数据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机器人应用使钢材物性检测周期缩短了50%,无人为因素干扰,检测效率大幅提高,检验公信力明显提升。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近年来抚顺新钢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魏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公司运营成本下降17%、生产效率提升5%、产品不良率下降0.71%、优化人员比例达到10.7%、库存周转率提升4.89%,实现了降本增效。

  如何理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鲍洋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鲍洋说。

  东北地区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鲍洋建议,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企业迸发创新活力;构建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增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增强科技、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日前成功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不仅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获得了“双亚冬之城”的美誉,也带动了当地冰雪经济“热度爆表”。以哈尔滨亚布力旅游投资集团旗下的新亚布力滑雪场为例,亚冬会期间,该雪场滑雪收入较去年翻了2.5倍。

  当前,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成为哈尔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4.7%。

  冰雪经济带“火”的不仅仅是旅游业。走进吉林省辽源北方袜业集团织袜公司的生产车间,袜机响声轰鸣,彩色的棉纱线穿梭其间。织造、缝头、定型、yh86银河网页版入口包装……有序的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辽源市就成立冰雪袜研发专班,研发出自发热冰雪袜产品,不仅有力服务了赛事,还在吉林省各大滑雪场热销。

  辽源北方袜业集团织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和普通袜子相比,冰雪袜虽然季节性强、受众人群小、生产成本高,但利润非常可观,大约是普通袜子的5倍。

  去年12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从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4个方面部署15项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将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效。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为发展冰雪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里天然雪场多、雪质好、雪季长,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同处于“冰雪黄金纬度带”。

  未来如何持续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梁启东认为,在冰雪经济尤其是冰雪旅游中融入红色文化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东北抗联文化是东北地区红色文化的杰出代表。东北冰雪旅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将以抗联文化为核心的优质精神、教育资源与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有机整合。

  梁启东还提到,由于冰雪活动主要集中在冬季,这导致冰雪经济的季节性波动较大。东北地区若要持续发展冰雪经济,关键在于如何在夏季寻求突破。要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和服务内容,推动冰雪经济从“一季火”走向“四季热”。

  从“一季游”变“游四季”,各地正进行不同尝试。例如,黑龙江省持续开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推出更多好线路、好产品、好活动;吉林省创新性地将银发经济与冰雪经济融合发展,拓展“冰雪避暑+中医中药”康养模式;内蒙古自治区则广泛开展群众性、表演性、竞技性冰雪运动等。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东北三省一区加强区域协同合作,通过整合冰雪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

  2024年8月,由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哈尔滨联合飞机大型无人直升机产业基地,从开工到一期厂房封顶用时126天。

  在决定投资之前,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一个人背着包在黑龙江待了近两个星期,深入调研了这里的供应链、应用环境、企业对政府的评价等。调研结果远超预期,因此田刚印下定了投资决心。

  田刚印说:“在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当地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都没有丝毫怠慢,让我们感到工作既有严肃性又有灵活性。”

  在鲍洋看来,近年来东北地区将营商环境置于全国大格局、大背景、大战略布局定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成效显著。这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晓白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总体来看,近年来东北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成效显著,这些变化为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东北地区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受访专家建议,应在营商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基础上,依托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市场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马晓白建议,加强市场化改革,政府要将公平竞争视为重要准则,打破准入、招投标等环节的隐性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联合惩戒应用和信用信息修复。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鲍洋建议,进一步加强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保护,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跟踪评估和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经营主体反馈,及时对法规政策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加强东北地区仲裁机构建设,提高仲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马晓白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法治规则接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进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另一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推行先行改革措施,提升东北地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本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